▲关注中国信息化周报
近日,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道许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安全高层论坛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战略峰会上表示,随着金融智能化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在增长,要从三方面着手对金融智能化进行监管。
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道许
金融智能化发展的五个特征
金融智能化赋能金融服务的质效不断提升
首先,金融智能化的应用使得金融服务的处理速度大幅提升。例如,通过使用大数据,银行可以迅速分析客户的信用记录和行为模式,从而在几分钟内完成贷款审批过程,大幅度缩短了传统的审批时间。此外,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交易和资产管理更为高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和错误。
其次,金融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水平。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产品推荐,满足不同客户的独特需求。
第三,金融智能化有助于金融服务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这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十分重要。例如,部分银行利用智能化技术,整合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实现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全新评价,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重构,解决长尾客户群体增信难的问题。
金融数智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方面,我国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移动支付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深入渗透到交通、餐饮、购物、医疗、教育等领域,显著优化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支付体验。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商业银行、180多家支付机构,有效满足了1.6亿经营主体和亿万消费者的支付需求。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己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自主创新工作进入爆发期,金融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自主可控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增强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金融领域人机交互模式不断革新
一是交互方式多样化,金融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和设备提供。
二是用户体验个性化,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三是服务方式智能化,大模型的发展,让金融业越来越有人情味。
四是交互安全在强化,智能化安全技术不断选代,通过多因素认证和生物信息识别等,可以加强用户数据和交易的安全保护。
五是交互渠道集成化,现代金融智能化服务强调无缝集成多种交互渠道,确保用户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之间切换时能保持一致的体验。
六是服务获取便捷化,通过智能化的方法,确保所有用户,包括“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都能够轻松安全使用金融服务。
监管科技发展不断深化
科技的应用帮助提高监管的效率。通过部署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监管机构可以实时监控金融市场活动,快速识别和响应潜在的风险和违规行为。
2019年12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监管沙盒试点,以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参与创新测试。目前,全国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河北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广泛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金融机构的数字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指引》,以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等8个能力域为核心构建了金融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为金融机构提高数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应用,金融机构无论是出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还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架构。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层面的升级和创新,以及整合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显著提升了数字治理能力。
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强化风险管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这些措施共同构筑了一个更为健全和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使金融机构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健的运行状态和持续的竞争力。
金融智能化发展的四大挑战
一是金融产品负责性与透明性的平衡问题
一方面,金融智能化为研发更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创造了条件。大数据、高算力、强智能将会促进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的产生,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市场。但金融产品越是复杂,人们就越难以理解,例如,复杂的金融产品往往涉及多层次的风险和回报结构,这些产品的设计可能对普通金融消费者来说难以理解。
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增强金融产品透明性的要求也会提高。但是,“透明性”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清晰地向投资者解释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潜在风验。但高复杂性的金融产品由于其内在的设计较复杂,要在不丢失关键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全面透明的信息披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消费者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策,但过多的技术细节可能会造成信息量过载,使金融消费者难以把握重点。
因此,在构建复杂的金融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产品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减少监管成本和金融消费者的决策风险,是强监管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二是金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隐私保护的平衡问题
一方面,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金融机构将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方面,金融产品越“个性化”,对个人数据的需求就会越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金融机构需要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这种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对个人数据的深度使用,在满足金融产品和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监管难度,对金融消费个体的隐私保护带来隐患。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在技术、政策和运营层面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既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又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益,高度重视个性化的服务与隐私保护的平衡问题。
三是金融服务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问题
通俗而言,所有的“便利”都是“安全”的妥协。随着人机交互渠道集成化和金融服务获取便捷化,在智能化时代,金融服务越来越便利。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在创造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安全方面要做出一定的妥协。以“即时访问与安全审查”为例,客户希望随时随地即刻访问自己的金融账户和服务,这要求金融系统提供快速相应。然而每一笔交易和访问都需要进行安全审查,以防欺诈和未授权访问,这可能会导致服务延迟。同时,从人机交互渠道集成化趋势看,为了便利,金融服务可能需要在移动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多种设备和平台上可用,在提升便利性的向时,每增加一个接入点,都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
客户的便利性做“加法”,安全防护的复杂性就要做“减法”。如何把握金融服务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是金融智能化服务安全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是金融制度建设与智能化快速迭代的平衡问题
制度建设要求稳健,而技术发展追求突破,这就容易带来一些挑战。
一是监管压力较大,2023年以来,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金融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在推动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速的同时,也给相关的金融制度建设和监管框架调整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是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会带来法律适用性问题,这一轮的人工智能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颠覆人类很多常识性的基本概念,例如“数字人”“数字分身”的出现,正在重新定义“人”的含义,这也意味着,金融智能化发展越快,突破原有制度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监管范围的概率就越大。
并且,金融智能化涉及诸多跨领域的技术应用,涉及数据保护、消费者权益、反欺诈等多个法律领域,相对应的制度建设难度在不断增加。
“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法预知其进化上限的人造工具。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工智能肯定不是“魔”,但若使用不当,容易着“魔”。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新问题、新风险将始终伴随着金融智能化发展,相关的制度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挑战。
金融智能化发展的三个建议
一是金融智能化监管要不断细化
一是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赋能监管,要用好“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进一步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持续监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提高算法透明度,做好算法审计,促进算法非歧视性,明确贵任归属是细化金融智能化监管的关键。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金融消费者可能面临更多曲解金融产品信息和增加决策风险的场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是金融智能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从需求端引导金融智能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是要建立灵活的监管框架,鉴于金融智能化快速变化的特点,监管框架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新兴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发展。
二是金融机构发展理念要深刻转变
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的转变,不仅能提升金融智能化发展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认知水平,而且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关键。
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有助于金融机构强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是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机构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不仅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竞争力、丰富个性化金融服务、提高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质量,同时还是关系到金融机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更多关注产品销售,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则强调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这种关系导向的策略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同时也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客户的需求。并且,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也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三是相关立法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议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统一金融消保监管进一步提供法律支撑。
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智能化持续监督与评估机制,一方面要做好定期评估与更新,另一方面要动态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End—
注:转载、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